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武汉备受关注。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领导下,全民动员,驰援武汉,驰援湖北,打响了一场保卫武汉、保卫湖北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高校新学期停课不停学,广泛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信誉赌博官网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线上教学工作。校长王宗敏要求全体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认真开展线上教学,把疫情防控带来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转型的动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层次改革。副校长唐多毅在布置线上教学工作时强调,各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优势、讲授课程的特点,重视课程思政,充分提炼挖掘,把抗疫斗争的感人事迹融入线上教学,形成图文并茂的线上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为了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材料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师积极行动,收集素材,制作案例,在线上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互动实践,多次通过视频会议交流思路、互通资料、分享案例、畅谈心得,通过开学这段时间的建设,第一批抗疫事迹题材的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初步形成。近日,学院召开新冠肺炎抗“疫”事迹课程思政案例汇报会,交流创建思政案例的心得体会。
“柔肩担重任,危难显芳华”,主讲《分析化学》的张留学老师首先以此为题分享了他的案例。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分析检测,是分析化学最常规的操作步骤,要求操作者认真、细致,操作符合规范要求。在这次抗“疫”斗争中,疑似病人咽试子样本采集及核酸检测成为病例确诊和密切接触者排查、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前提。他以海军安庆医院咽试子样本采集组汪敏团队、同济医院护理部样本采集组及方舱医院每天拿自己练习采集咽试子的宋美云护士等人的先进事迹为例,介绍众多的普通样本采集护士天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义无反顾、日夜奋战的动人故事。累得熬成黑眼圈,被陈薇院士心疼地称为“国宝”的三位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女博士董韵竹、张梦瑶和迟象阳是同学们的同龄人,在驰援武汉的这次战役中她们不仅要冒着极大的感染风险及时完成病人样本的核酸检测,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疫苗研制课题的科学研究,她们甚至忙得忘了3.8妇女节。2020年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通过这个案例,培养同学们积极向上、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当代大学生精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小身材“传”出大数据,高科技“感”知护平安,《应用电化学》课程主讲老师赵尧敏说,传感器是活跃在新冠疫情战场上的隐身英雄。身材小巧的传感器,根植于智能化呼吸机、监护仪、制氧机、负压救护车等高科技产品机器内部,作为采集各种数据的基础技术与核心部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介绍了传感器种类、原理和广泛用途后,赵老师分析了传感器行业中高端产品被国外垄断的现状,在传感器领域专利权人的全球排名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前20个专利权人中来自日本的专利权人有15个,来自韩国的有3个,德国的有2个,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案例通过对比国内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巨大差距唤起学生的危机、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知耻而后勇的学习热情。
“你活过来了!你活过来了!”主讲《现代仪器分析》的何方老师以中央电视总台的“重症”节目里一段一个危重患者经过救治顺利脱下ECMO,重新获得生命的视频开始了她的“重启生命,守护希望—神奇的魔肺ECMO”案例分享。ECMO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也誉称为重症患者的“最后救命稻草”,是一项顶尖的生命支持技术,它是代表一个医院、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在介绍了价格昂贵的ECMO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核心部件材料及严苛质量要求后,何老师说ECMO机器一启动要花7万元左右,每天还要消耗耗材1-2万元,这次免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即彰显了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制度自信。她还勉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本领,为早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的目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与疫情竞速,彰显中国力量”,主讲《高分子化学》课程的贾旭老师的案例解析了火神山及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奇迹般的中国速度背后的科技支撑。他以医院产生的医疗废水处理工程建设为例,介绍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物理隔膜,全封闭收集污水处理”建设方案及施工过程,并展示了医院施工建设中广泛使用的多种高分子材料。在火神山及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先进的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技术,在给病患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生命健康保障的同时,也将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速度”来源于综合国力。医院建设期间,全国各地各个行业都调动了起来,从物资到技术,从硬件到软件,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这次抗战疫情期间,充分展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化学类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潜心学习知识本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秉持创新、绿色的理念,树立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擦亮前行路,知识助您‘疫’无忧”,在《物理化学》课堂上,王坤老师介绍了化学科研人员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的案例。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护目镜上总是布满雾气的镜头相信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由于视线被挡,白衣战士救治病人的速度受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这往往是在与死神赛跑。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化学知识,通过研发的防雾涂层、防雾酒精喷剂、防雾功能的纳米涂层等可大大减少护目镜上的雾气,这其实是通过改变涂层的浸湿功和铺展系数,使水不易与镜片相结合而实现的。在《物理化学》课中,为了能让同学们学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王坤将这样的实例引入到课堂。案例的引入将使同学们在感受医护人员不易的同时,对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新的定位与思考,不再认为课本上的知识仅仅是纯理论性的,对专业的认可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课题组的其他老师还分别以“传世中药抑病毒,灿烂文化增自信”、“树立科学防疫意识,合理进行消毒防治--84消毒液”、“磷酸氯喹的老药新用--进入抗疫诊疗方案”、“消毒剂量应适可,莫使消毒变投毒”、“检测新冠肺炎的CT,你真的了解吗?”及“气溶胶传播会导致空气中“到处飘着病毒”吗?”为题目分享了其他抗疫事迹课程思政案例。
为了做好“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工作,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有机融合,材料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专门成立了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小组,并以专业思政项目组成员为基础成立了特色党支部。项目组以思政案例建设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政”契入点,发挥专业课“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实现“思政”价值观要求向专业教育语言体系的转化。
应用化学专业的老师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制作好专业课程思政案例作为关键前提,坚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通讯员 张留学 王坤)